市州协会

亮点工作

深化金融服务创新 襄阳金融精准滴灌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2-25 发布人:襄阳市银行业协会
【字体大小: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战略部署,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在荆楚大地,襄阳市以"真招实招硬招"打造金融服务样板工程,通过三级联动机制实现政策精准触达,让金融“活水”润泽千企万户。让我们走进汉水之滨,看这座千年古城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日前,金融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要求省、市、区县相应建立工作机制,用真招实招硬招推动金融服务触达“最后一公里”。襄阳市发改委、襄阳金融监管分局积极响应迅速落实。

顶层设计:构建"三位一体"服务矩阵

襄阳金融监管分局联动市发改委,构建"政策引导+协会搭台+机构落实"的三维服务体系。通过建立"一县一策"产业支持目录,将金融服务与县域经济深度融合。

因地制宜构建融资支持机制。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为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在襄阳金融监管分局指导下,襄阳市银行业协会与各会员单位因地制宜,围绕地方特色产业,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机制。创新实施"专班+分队"服务机制,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通过"访园区增产业授信、访商会增链式授信、访社区增普惠授信"等六维服务体系,实现从被动受理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实践样本:一泓清泉淌出致富路

以水为媒“贷动胡家泉天然“生态水”变“致富水”。谷城县茨河镇胡家泉村是一个因泉而兴、因水而美的村庄,山间涌出的一股股清泉是自然的恩赐,更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那处被誉为“网红泉眼”的喊泉,不仅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更成为胡家泉村饮用水产业发展的源泉。李老板与胡家泉村村委会共同合资成立了一家天然饮用水公司,采用“村企共建”的模式经营,公司选址于村内闲置的小学,将其改建成生产车间对山泉水进行提纯处理,主要生产家用和商用两种桶装饮用水,供家庭日常饮用和茶楼等场所冲饮,“茨河山泉”入口甘甜,水质良好,市场上反响强烈,供不应求,与多家单位签订了长期供水合同,在襄阳、谷城、枣阳等地分布了多个销售点,“茨河山泉”在襄阳桶装饮用水市场小有名气。

 

 

随着“茨河山泉”在襄阳市内知名度越来越高,订单也越来越多,当前公司的产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市场需求,为按期交付订单,急需引进一批新设备来扩大规模,但因资金缺口迟迟未能启动。谷城农商行茨河支行在“六访六增”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得知李老板正为购买设备的资金发愁,上门对接需求后,即刻为李老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信贷方案,并火速发放了一笔12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为其解了燃眉之急。

有了充足的资金后,李老板立即购买了两套净水设备和先进的低压反渗透设备,进一步对泉水进行提纯。现在半自动化的饮用水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借水而富,带富一方。李老板与胡家泉村村委会合资成立的饮用水公司,每年能为胡家泉村集体带来十万余元收入,带动当地村民12余人就业,一泓清泉的绿色使命转换成经济效益,泉水资源变成了胡家泉村强民富的金钥匙。

谷城农商行作为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积极践行绿色金融,围绕地方资源禀赋,深挖农村资源要素,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精准服务“土特产”,推动当地饮用水、鲟鱼、腐乳、蜂蜜、稻蛙、大米等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今后茨河支行将会做实水文章,不断加大对涉水项目、水旅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金融保障,奋力谱写绿色金融篇章。

随着金融“活水”精准灌溉,襄阳正书写着新时代"金融润泽实体"的生动答卷。从生产车间到田间地头,从科技园区到商贸市场,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正助推这座省域副中心城市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破浪前行。(通讯员 襄阳市银行业协会 刘大志)